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eizl.com/upload2007/2008_01/08011504026658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eizl.com/upload2007/2008_01/08011504026658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eizl.com/upload2007/2008_01/08011504026658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eizl.com/upload2007/2008_01/08011504026658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eizl.com/upload2007/2008_01/080115040266589.jpg)
文章來源:網路文章
「剎那」、「瞬間」、「彈指」、「須臾」
等等字詞你用對了嗎?? 它們的差別在哪裡?
看書、看報紙、寫文章時,一定常常會看見或用到「剎那」、「瞬間」、「彈指」、「須臾」等等字詞,這些詞都是用來表示非常短暫的時間。
但是,它們到底代表多長的時間呢?
看書、看報紙、寫文章時,一定常常會看見或用到「剎那」、「瞬間」、「彈指」、「須臾」等等字詞,這些詞都是用來表示非常短暫的時間。
但是,它們到底代表多長的時間呢?
它們之間有沒有分別?
其實這些詞都是從佛教來的,在佛教的梵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的答案。
《僧只律》這本書中記載著:
一剎那者為一念,二十念為一瞬,二十瞬為一彈指,二十彈指為一羅預,二十羅預為一須臾,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。
根據這段文字,我們就可以推算出具體的時間來:
一晝夜=30須臾=600羅預=12000彈指=240000瞬間=4800000剎那
因為一晝夜=86400秒,因此把每個單位換算成秒數,可以得到:
一「須臾」=2880 秒(48分鐘)
一「彈指」=7.2秒
一「瞬間」=0.36秒
一「瞬間」=0.36秒
一「剎那」=0.018秒
經過簡單的計算之後,才發現:原本以為可以通用的字詞,其實所代表的時間概念是有很大的差別的!明白了這些,以後寫文章用詞時,就可以依據要描述的狀況,選擇最適切的詞來用了!
尾數的哲學
一個年輕人到某公司應徵職員,工作任務是為這家公司採買物品。徵人者經一番測試後,留下了這個年輕人和另外兩名優勝者。隨後,主持人提了幾個問題,每個人的回答各具特色,主持者很滿意。
一個年輕人到某公司應徵職員,工作任務是為這家公司採買物品。徵人者經一番測試後,留下了這個年輕人和另外兩名優勝者。隨後,主持人提了幾個問題,每個人的回答各具特色,主持者很滿意。
面試的最後一道是筆試題,題目為︰「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採買兩千支鉛筆,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?」幾分鐘後,應試者都交了答卷。一名應徵者的答案是 120美元。主持人問他是怎麼計算的?他說,採買兩千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,其他雜費就算20美元吧!主持人不置可否。
第二名應徵者的答案是110美元,對此,他解釋道︰兩千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,另外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。主持人同樣沒表態。最後輪到這位年輕人,主持人拿起他的答卷,見上面寫的是113.86美元,不覺有些驚奇,立即讓他解釋一下答案。
這位年輕人說︰「鉛筆每支五分,兩千支是100美元。從公司到這個工廠,乘汽車來回票價0.8美元;午餐費兩美元;從工廠到公車站為半英里,請搬運工人需用1.5美元……因此,總費用應該是113.86美元。」
主持人聽完,露出會心的一笑,這名年輕人自然被錄用了。不過,故事還沒完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這名年輕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卡內基。
尾數看起來不起眼,其實,它能夠說明你的認真程度和處世哲學。注重尾數的人能夠給人工作嚴謹的印象,領導也會放心地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去辦;那些忽略尾數的人,常常給人留下隨便、馬虎的印象。
尾數並不僅僅是對金錢來說的,如果領導分派給你任務,問你所需時間,也需精確到尾數,24小時40分……這樣既能表明你嚴謹的工作態度,又能表現出你對時間的珍惜,能夠不浪費一分一秒,把工作做好。如果,你只用「大概」來回答,領導就會以為你敷衍了事,時間理念不強。
「粗心」和「太有自信」,不常是同一件事嗎?
最近我去看了得奧斯卡十一項大獎的影片《鐵達尼號》,散場的時候,一對老夫婦走在我前面, 那 太太一邊擦眼淚、一邊罵:「造鐵達尼號的人真是太粗心了。那麼大的船、裝那麼多人怎麼只有不夠一半人坐救生艇?」
「這不是粗心,是太有自信,」
老先生沈沈地說:「他認為他造的大船不可能沈下去,所以救生艇只是做樣子。」
聽他們你一言、我一語地爭, 我心想:「其實『粗心』和『太有自信』, 不常是同一件事嗎?」
「這不是粗心,是太有自信,」
老先生沈沈地說:「他認為他造的大船不可能沈下去,所以救生艇只是做樣子。」
聽他們你一言、我一語地爭, 我心想:「其實『粗心』和『太有自信』, 不常是同一件事嗎?」
記得前幾年的某一天, 台灣一架客機,由資深機師駕駛, 由東海岸的花蓮飛台北。機師輕鬆地哼著流行歌曲,照例滑行過長長的跑道。升空、左轉,往台北飛去。只是,才起飛幾分鐘,就轟然一聲, 撞了山,全機五十多人全罹難了。後來從「黑盒子」的錄音得知, 飛機駕駛可能到撞山前幾秒鐘,才警覺到當天他們換了一條不同方向的跑道起飛。他們不是因為太熟悉那條航線,太有自信而粗心嗎?
記得二十多年前,有一年台灣大學聯考, 為了怕作文題目消息走漏,只在考卷上印「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」,意思是到時候會由監考老師寫在黑板上。居然有學生, 就以「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」為題, 振筆疾書,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交出去。
那些因為粗心而犯大錯、闖大禍, 甚至送掉千百條人命的人,原來不都認為不能出問題嗎?相反地,許多戰戰兢兢,唯恐出毛病的新手,反而比較少粗心。當然,粗心的人也不見得都因為 「太過自信」。
前些時美國有則大新聞──
一個太太因為臨時有事, 沒辦法帶孩子, 於是把小娃娃交給丈夫說:「你帶他上班吧,反正你是主管,有秘書可以幫忙。」丈夫欣然同意了,太太就把娃娃放在後座。一天照例忙得不可開交地過去。下班了,丈夫收拾東西,拿起錀匙, 突然心中一驚:「今天我不是帶了娃娃嗎?娃娃呢?」當他z發瘋似地衝到停車場, 車裡的娃娃已經因為經過一天悶曬而死亡了。
想想,這位父親會存心把孩子害死嗎?他錯,因為他粗心;他粗心,則因為他按照每天的「公式」卻忘了,那天是不一樣的。
更妙的是,某年有位桃李滿天下的名教授到紐約,一群「昔日的學生」跑去接機,大家開了七、八輛車,又獻鮮花,又掛花環,又擁抱,又親吻。最後,大夥把教授送進大飯店,才發現──行李沒人拿,還在機場呢。
愈是「一目十行」的人, 愈容易「沒看到」。愈以為「膝蓋頭」想就知道的人, 愈容易出紕漏。愈表現「瀟灑」的人,愈可能丟人現眼。愈「自以為是」的人,愈可能「什麼都不是」。只有那些總覺得自己學問不夠、細心不足、 容易閃神、容易粗心,而能再三計畫、再三檢討、再三驗證的人,才能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時代,「一步一腳印」地走向成功。
人就是常常會得意忘形,忘了該停下腳步想一想再開始........
人就是常常會得意忘形,忘了該停下腳步想一想再開始........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124.photobucket.com/albums/p4/jojoeva/005715.gif&width=332&height=91)
全站熱搜